凝聚起更為強大持久的科技創新力量
“今天獲國家科技獎最高殊榮的倆人有多牛?一個‘火藥王’,一個‘活鐘馗’!”1月8日上午,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隆重召開,這條消息瞬間刷屏,科學家的人氣迅速飆升。此次獲獎項目中,涌現出大量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成果,標注了中國創新的新高度。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進入新時代,這是科技創新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的時代,是科技工作者大顯身手的時代!眹鴦赵嚎偫砝羁藦娫诖髸现v話指出,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嚴厲打擊侵權行為,使創新者的合法權益得到有力保護。李克強總理對于知識產權的強調和重視,極大激發和鼓舞了全社會的自主創新熱情。
中國創新,突破世界難題
2013年春,一段女院士親自吃雞以示安全的視頻,澄清了公眾將一度流行的呼吸道傳染病誤解為禽流感的傳言。這位女院士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傳染病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李蘭娟。她領銜完成的“以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為代表的新發傳染病防治體系重大創新和技術突破”項目,獲得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
2013年3月底,李蘭娟率領的研發團隊,在H7N9病原發現后2天內,就成功研發了檢測試劑。檢測試劑在3天內推廣至我國31個省市,5天內至周邊各國,7天內由世界衛生組織向全球推廣,標志著我國在該領域技術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至今,她擁有中國發明專利27件。
發明專利,成為國家科學技術獎中奪目的閃光點。如獲2017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的“新一代超低排放重型商用柴油機關鍵技術開發及產業化”項目,由天津大學堯命發教授領銜,就擁有中國發明專利17件。
王澤山、侯云德,獲得201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兩位杰出人物,更是與知識產權有著深厚的不解之緣。王澤山被稱為“火藥大王”,擁有中國發明專利20余件,推動中國火藥技術站上世界前沿。侯云德則被譽為“病毒克星”,在病毒學研究領域擁有一系列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成果,使我國可在基因層面迅速追溯陌生病毒的“前世今生”。
“發明專利是創新發展的支撐、轉型升級的動力、破解難題的利器,這在國家科學技術獎中表現得尤其顯著!敝心县斀浾ù髮W知識產權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曹新明表示。
中國創新,實現中國引領
國家科學技術獎主要注重科技水平和卓著貢獻,除了發明專利作用凸顯之外,與往年相比,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還呈現出3個特點。
獎項減少,質量提高。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共評選出271個項目和9名科技專家。項目總數比上年度減少8項,且更加注重以發明專利為代表的創新質量,突出了“世界領先”的技術及成果。如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的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高效甲醇制烯烴(MTO)全流程技術”項目,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掌握甲醇制烯烴技術全流程的國家。
強調轉化,突出效益。技術類獎勵更加重視成果轉化和經濟、社會效益。如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開發的高端超聲影像產品,實現了高端超聲產品國產化,推動了國內相關產品的跨越式發展。
服務經濟,支撐有力。獎勵更加注重面向國家戰略需求,服務國計民生的重大成果。如我國自主研發的特高壓直流輸電技術,實現了中國創造和中國引領,對于加快我國能源轉型升級具有重大意義。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須按照黨的十九大部署,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充分發揮創新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作用。要牢牢把握新一輪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凝聚起更為強大、更為持久的科技創新力量!崩羁藦娍偫淼闹v話,擲地有聲,催人奮進,為新時代中國創新增添新動力。
延伸閱讀
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
六大特點
服務國家戰略,彰顯中國力量
特高壓直流輸電技術,實現了中國創造和中國引領,對于加快我國能源轉型升級、促進“一帶一路”建設具有特別重大的意義。此外,我國在油氣開發、現代煤化工、深海探測、交通基礎設施、網絡安全與信息化等多個重要領域,通過自主創新取得了一系列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由跟跑并跑向領跑轉變,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促進清潔能源發展,加快海洋強國建設,深化高鐵“走出去”戰略,保障國家網絡安全提供了科技支撐。
基礎研究重大成果持續產出,徹底改變了一等獎連續空缺的局面
與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曾經多次空缺、連續空缺形成鮮明對照的是,2013年以來,每年都有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產生,今年已是連續第5年,而且同一年度產生了2項(上一次是2006年)。一等獎項目研究領域,從之前較為集中的基礎物理學,擴展到化學、生物學,呈現“多點開花”之勢。中科院遺傳發育所領銜的研究團隊在水稻理想株型關鍵基因方面取得重要發現,對進一步提高水稻產量具有重大意義,引領了相關領域的國際前沿研究。
國防科技自主創新再攀高峰
國防建設和國家安全領域專用項目累計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7項,占到總數一半,技術發明獎一等獎7項,約占總數6成。今年又有1項“國之重器”評審通過為科技進步獎特等獎,有光學儀器和航天航空領域的2項重大成果評為技術發明獎一等獎,更有一位武器彈藥領域的科技專家榮獲國家最高獎。
助推人民生產生活改善和產業轉型升級
農業機械制造和高端農業裝備項目較往年大幅增加,為實現農業現代化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水污染防治、大氣污染預報及固體廢物處理領域成果顯著,為加強環境治理、打造綠水青山提供了科技手段。先進醫療裝備表現突出,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與當地企業聯合開發的高端超聲影像產品,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實現了高端超聲產品國產化,推動了我國相關領域的跨越式發展。
中西部地區呈現新亮點
今年評審通過的3個創新團隊,2個扎根西部,1個來自中部。中科院寒旱所凍土與寒區工程研究創新團隊,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發揚高原牦牛精神,為我國青藏鐵路、青藏公路、中俄輸油管道、哈大高速鐵路等寒區重大工程提供了關鍵的科學和技術支撐。中科院新疆理化所與烏茲別克斯坦科學家共建的中亞藥物研發中心,為西部地區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倡議,發揮了重要的示范引領作用。
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進一步凸顯
今年技術發明獎通用項目中,企業參與完成的占81.6%,比去年提高13.5個百分點,為近5年最高,說明企業在原始創新活動中的參與度大幅提升。同時,企業以重大項目為依托,技術創新主導作用進一步增強。2012年以來,科技進步獎通用項目中,特等獎一共9項,企業牽頭的7項,一等獎64項,企業牽頭的30項,與其他類型的創新主體相比,企業占據了優勢地位。